纵览国内纸媒"两会"报道 新招数频出正能量满满
本期点评人:中国传媒大学刘宏熊希
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有一些特别之处,因为在此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到三大央媒调研,并且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向更加明确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责任更重了。报纸作为舆论引导的排头兵责无旁贷要作出表率,两会报道就是一次集体检阅。
虽然虚拟现实技术、云直播和H5让如今新媒体平台的两会报道大放异彩,但是,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为代表的中央党报依然起着领头羊的作用。《人民日报》在政协和人大开幕的两天里分别发表了社论,充分发挥了《人民日报》的评论优势。实际上,新闻评论不仅仅是《人民日报》的优势,同时也是所有报纸展现自身特色,明确观点的重要方式。当然,除了评论,《人民日报》关于两会程序性报道的篇幅也变短了,对政府工作报告则通过抓取关键词的方式进行整合,精练而有条理。报道更接地气,头版开辟的特色栏目《代表委员议国是》,3月3日、4日分别刊发了《我从基层来》和《改革呼唤实干家》,整合基层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并配以图文漫画和数据图表。《人民日报》在两会特刊中对人民网推出的两会热点问题调查进行整合分析,这是报纸与网友互动的积极尝试。
《光明日报》的两会报道在今年融入了许多活泼的元素,推出《趣两会》栏目记录记者在两会现场采访过程中发生的趣闻,去年出现的卡通人物“小明”继续活跃在今年的报道中,通过小明讲故事的形式对两会做内容解读和数据分析。
3月3日,政协发言人王国庆在各大都市报的头版呈现“刷屏”之势,《南方都市报》更是推出对王国庆的独家专访。3月4日、5日都市报的关注点又纷纷落在了人大发言人傅莹身上,《京华时报》《北京晚报》《江淮晨报》等多家报纸的头版头条都选择了傅莹的答记者问,配上傅莹的特写照片。《大河报》则将傅莹因说错记者媒体名而害羞拍脑的三连拍照片拼接起来置于头版。都市报关于两会报道的选题一般是民生话题,《京华时报》挑选了号贩子问题,《新京报》关注了贴近生活的天价学区房问题。
总体来看,传统大篇幅的文字稿已经很难适应当下读者的阅读需求了,各大报纸纷纷打起“可视化”这张牌,运用信息图表对两会新闻进行可视化处理。《光明日报》以时间为轴,对2013年以来党中央推进反腐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进程进行梳理。其两会特刊3月4日第6版将版面设计为成绩单的形式展示“十二五”发展成果,第7版选择以山峰海拔变化为节点梳理文学艺术界发展新成果,很有视觉美感。
新媒体平台更为报纸拓展原有的有限版面空间提供了新的契机,纵观今年报纸关于两会的报道,二维码无处不在。《人民日报》在《融·我的两会》栏目中附有二维码,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人民日报》客户端观看关于报道的短视频报道,既丰富了报道内容的表达层次,也实现了线上线下渠道的呼应联动。《光明日报》则通过卡通人物“小明”实现了报纸与光明网之间的衔接,读者扫描“小明”身边的二维码就可以随着“小明”进入两会现场。扫描《中国青年报》的二维码则可跳转至利用H5制作的移动端两会特刊《掌上两会》。
今年两会的媒体大考已开启,可以说现在的两会报道更多考察的是媒体的政治水平和新闻理念,看谁更能够高瞻远瞩,看谁更能够把党中央的精神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看谁更能够用耳目一新的方式来传播两会的正能量。应该说报纸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优势的,事实上,从第一周报纸的两会报道来看,中央级报纸基本上扮演了龙头的角色,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原文来自:http://zgbx.people.com.cn/n1/2016/0309/c347569-2818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