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住户房款“打水漂” 你还敢在三亚买房吗?
在三亚买违建房遭强拆,看似是在维护海南的法律秩序,却无意中暴露了海南市政府和执法部门工作的严重不足。作为施政主体和执法主体,他们的做法漏洞百出,不仅误导了企业,还使人民群众陷入“被忽悠”的尴尬处境,甚至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旅游胜地海南岛,来了一群东北佬,下了飞机脱棉袄,离了歪斜踮着脚。”这首打油诗近年来在三亚广为流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海南房地产市场迎来又一春,以东三省为主的很多老人甘做“候鸟”纷纷来海南买房养老。
海南省政府瞅准了这个商机,颁布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哈尔滨政府甚至同海南协商率先实现了医保异地结算,以哈尔滨为首的东三省老人占了三亚一半以上。
来海南“养老”的老人大多是工薪阶层,金阳光温泉花园小区被强拆一事对于他们无疑是当头一棒。1300多户外地人的房产,就这样没了,而这些人居然到了投诉无门的地步。
这次事件的主因是部分开发商受利益驱使,开始打政策的擦边球,违建住宅越来越多。政府整顿非法建筑本无可厚非,但通观此次事件始末,有不少节点引人深思:
首先,政策缺乏细则。
早在2010年,海南省政府就积极探索廉租住房租售并举、共有产权的管理方式。国有垦区、林区和国有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国有建设用地集资合作建房的,在满足本企业职工需求的前提下,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允许将剩余房源作为限价商品房对外销售。外售的限价商品住房在补缴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后,办理商品房产权证。
也就是说,海南省政府的初衷是好的,有预见有安排,但是缺乏跟踪文件的细则,以致让地方的一些不良分子钻了空子。
其次,监管出现漏洞。
金阳光小区十几栋楼的开发建设,动静可谓不小。然而,三亚地方的地方政府领导、包括行政执法局在内的监管部门却视而不见,这不禁有“请君入瓮”的嫌疑。
第三,执法依据不足。
金阳光小区虽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已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文件,按理说应当限期整改,仅凭金阳光小区没有规划许可证就直接实施强拆,是不符合规定的。而且在强拆过程中比较简单粗暴,导致了个别住户财产损失。
第四,执法标准不统一。
在三亚市,金阳光小区不是第一个缺乏规划许可证的楼盘。但是,有的楼盘就可以逃脱被强拆的命运。
有人反映,三亚市南山花园小区同样存在缺乏规划许可证的问题,希望拆除违建。海南省信访局当时回复称,因为南山花园小区大部分房屋已经售出,且大部分业主已经入住,因此执法局未采取强拆,而是限期要求其补齐手续。
同样的案例为什么不能同样处理?也就是说,金阳光小区问题的解决,完全可以参照执行,但是或许出于某些原因,被强拆了。
在三亚买违建房遭强拆,看似是在维护海南的法律秩序,却无意中暴露了海南市政府和执法部门工作的严重不足。作为施政主体和执法主体,他们的做法漏洞百出,不仅误导了企业,还使人民群众陷入“被忽悠”的尴尬处境,甚至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仅仅将责任推给涉事企业并不能站稳脚跟,在项目伊始就欠缺合法性、合理性,如此做法岂不是自相矛盾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海南省政府应该及时出面协调此事,安抚公众情绪,挽回口碑和公信力。
原文来自:http://www.xinhuapo.com/2016/0428/40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