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校刊校报发挥更大的优势?
前不久,一位网友在群里发表了对校报校刊的看法,认为除了浪费纸张之外别无用处,不少人也附和赞同。我近乎本能地提出了反对意见。这倒不完全是因为自己在学校负责编辑教科研校刊故对此有着“护子心切”的私心,而是通过编刊、读刊真切体会到校报校刊可以在学校办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只要用心用力,校报校刊也会成为一道广受欢迎的靓丽风景线。
校报校刊当然是有价值的。起码它能作为档案留存,记录学校某一阶段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记载师生的学习、工作、研究及校园生活等方面的精彩篇章,是学校文化建设与传承的弥足珍贵的部分。同时,校报校刊一定是渗透着学校的办学追求、教育理念,一定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状况。此外,一份校报校刊的出炉需要编者、作者的协同攻关,素材的创作、内容的整合、版面的编排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着一批师生的多方面能力,并给他们提供了自我展现的平台。
尽管蕴含多种价值,但当前不少校报校刊的接纳度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中间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教科研校刊、正规的教育期刊都不招老师待见,受到冷落。这究竟是刊物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阅读动机和品位出了问题呢?除了读者方面存在的问题外,笔者认为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报刊定位和采编制作上。可以看到,很多学校在校报校刊的编辑工作中流于形式化、程式化、浅表化和狭隘化,为编而编,为存档而编,为宣传而编,为交流而编,为迎合上级而编等。编者缺少一种系统而专业的思维,没有深入开拓和挖掘校报校刊所潜藏的丰富的价值与功能,没有真正将之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或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有效载体,没有真正将之作为一项学校文化品牌来进行塑造和打磨,进而在内容与形式等各方面都囿于传统思路,缺乏师生广泛的参与,缺乏足够的情感、精力、时间和创意等的用心投入。因而,最终呈现出来的校报校刊也就显得苍白无趣,有的时候只能依靠精美的印刷装帧等来博得一些眼球和瞬时关注了。
要编好校报校刊,基础当然植根于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如果一所学校各项工作墨守成规,缺乏内涵,没有个性,校报校刊也就成了无米之炊,自然也就了无新意,味同嚼蜡。因而,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不断发展学校特色,不断丰富校园生活,不断增强师生素质,方能为校报校刊提供汩汩源头活水。
在策略和方法层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在以下两方面着力:
一是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提高校报校刊在学校的存在感、认同度和影响力。学生的参与热情其实比较容易点燃,只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指导和时间空间,创设较为宽松的环境,学生是非常乐意写稿、编稿甚至营销自己学校的刊物的。而对于教科研刊物等为代表的教师类报刊,笔者和一些同行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比如加大稿酬力度和宣传力度;把校刊录用稿件的数量、质量与教研组或教师考核适当挂钩;优化栏目设置,如开设文摘、幽默、健康、生活类的栏目;在封面上隆重推介教师或教研组;在每篇文章后都附上个性化的作者简介;定期举办优秀稿件评比,等等。只有让校报校刊与更多的教师相识相熟相知,才能与教师的工作、生活等建立起紧密联系,甚至将其逐渐升格为一种衡量教师教科研能力或综合素质的评判标杆。
二是提高选稿质量和编校水平。刊物的内容质量永远是吸引读者的第一要素。学生稿件可以由相应的学科教师指导、把关。而教师论文、随笔或读书心得等文章的质量则依赖于教师们能否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否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阅读与写作,并最后顺利转化为文章。所以,学校应该将功夫下在“诗外”,积极创设浓厚的组织学习和研究氛围。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
原文来自:http://www.zjjyb.cn/jyb/xysc/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