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价谈判结果公布 乙肝肺癌药价至少降50%

20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向社会公布,其中包括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
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3种谈判药品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与周边国家(地区)趋同。新京报记者获悉,替诺福韦酯、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3种谈判药品降价幅度分别为67%、54%、55%。
慢性乙肝口服药替诺福韦酯将降价67%
此次国家卫计委对外公布的谈判药品共3种: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
根据去年国家卫计委通报的数据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在我国,慢性乙肝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
替诺福韦酯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慢性乙肝的口服药物。替诺福韦酯属于专利药,谈判之前的月均药品费用约1500元,谈判后的月均药品费用降至490元。
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表示,在国家首批药品价格谈判试点中,选择病毒性肝炎是符合中国医学临床实践的。
成军介绍,慢性肝炎是我国重要的疾病。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当时全国乙肝的流行率是9.75%,这意味着,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是乙肝携带者。2002年,我国把乙肝疫苗纳入了国家的免疫规划,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他表示,要看到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已经感染的人群依旧是很大的数据。2006年的调查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到了7.18%,但是仍然有几千万的病人需要抗病毒治疗。
成军说,替诺福韦酯是一线治疗药物,品种非常重要。替诺福韦酯价格降低后,提高药物的可及性,会推动我国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进程,也会显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肺癌药物埃克替尼降价逾50%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致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埃克替尼、吉非替尼是用于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癌患者的分子靶向药物。
埃克替尼谈判之前的月均药品费用约12000元;谈判后的月均药品费用降至5500元。吉非替尼谈判之前的月均药品费用约15000,谈判后的月均药品费用降至7000元。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介绍,吉非替尼2003年在中国做临床试验,2005年在中国上市。埃克替尼是2011年上市,完全由我国科学工作者和肿瘤临床专家自主原创。这两个药物已经写入了国家卫计委对于肺癌的诊疗规范,也是国际上都推荐的药物。
广东省人民医院肺部肿瘤医科主任周清表示,2015年我国新增肺癌病人逾70万人, 其中最少20万病人需要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如此算下来,这两项药物年度节省300亿元。此外,这两类药物降价会促进同类药品价格降到合理区。
原文来自: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6-05/21/c_129001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