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车”何以引发舆情地震?
网友对地震车的质疑,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价格,二是实用价值。这都需要河南省地震局公开信息,答疑解惑。
据报道,该车相当于一个移动的“河南省地震局地震现场指挥平台” 如果华北地区发生六级以上地震,可随时投入使用。而相较于国际上的同类产品,468万元的报价并不算高。
公众之所以质疑,缘于以往政府采购的种种乱象。从天价制服、天价电脑、天价U盘……政府采购活动中比比皆是的价格虚高乃至“豪华采购”的现象,令公众哗然,说明一些政府采购行为早已成为一种滥用公帑、公开腐败的潜规则。表面上符合了中央招标、公示、监督要求,实际上含糊其辞、移花接木,公共财政资金化公为私,化有为无,源源不断流入私人或小集体的腰包,老百姓异常憎恨这种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的行径。地震车价格是否中规中矩,还要晒出一笔明细账,以回答公众关切。
至于是否有实用价值,我们既要参考网友的意见,更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出于抗震救灾防灾减灾的目标,也通过立项、招标,采购、改装一整套程序,这辆“地震车”历时半年,才最终来到河南省地震局。说明地震车确有专业考量。
有人说,花费巨资整一个不实用的笨家伙,劳民伤财,还不如去买直升机。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直升机和“地震车”各有优势,扬长避短,相辅相成,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这也是国外以及我国多地采购“地震车”的原因。而抗震救灾本身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局,河南地处中原,一旦发生地震,“地震车”可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现场,成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机动部队”。我们不能因河南处于地震少发地带,或对抗震救灾的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就主观臆断,匆忙下结论。
“地震车”何以引发舆情地震?在笔者看来,这并非是一件坏事,既反映了社会监督力量的加强,也反映了我国抗震救灾设施和能力的升级。如果“地震车”只是一个借口,是以工作为名行以权谋私之实,那么一定要把这些浪费公帑、愚弄公众、假公济私的行为追查到底;如果“地震车”确属我国工作的需要,也符合相应程序,这辆“地震车”就可成为加强地震科学知识学习、提升防震减灾意识和行动效率的最佳教具。
原文来自:http://www.xinhuapo.com/2016/0531/238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