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专栏《香城时评》以时评增强媒体影响力
“2016年度湖北省精品报刊专版专栏专题”评选近日揭晓,《咸宁日报》专栏《香城时评》入选其中。作为湖北省咸宁日报社自2008年起打造的时评专栏,《香城时评》经过8年的探索,已形成鲜明特色。“时评是评论的一种,做活做强党报时评,是增强党报舆论引导力,提高党报公信力,体现党报担当精神的有效手段。”咸宁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黄胜介绍,该栏目连续7年被评为湖北省地市州报的优秀栏目,其中刊发的时评20余篇获湖北省新闻奖和全省市州报好新闻奖,并有大批作品被转载。
舆论监督体现责任担当
“时评,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及时发表看法,也是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一种重要形式。”《香城时评》栏目主持人邓昌炉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栏目不仅重视时评的思想性和建设性,也重视时评的监督性和针对性,力求让每一篇监督性时评做到“有力发声”。
2015年年初,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通报了一串“喜人数据”,其中,2014年市区空气优良率为90.36%,居全省第二位。但“喜报”背后藏着“警报”,因为近几年咸宁市空气优良率呈现逐年递减态势。《咸宁日报》立即刊发时评《警惕空气优良率递减发出的警报》,呼吁全市高度警惕,万不可沉醉于“全省第二位”的喜悦中,而忽视空气质量逐年下滑的趋势,最终丢失了咸宁的“先天优势”。文章刊发后,立即引起咸宁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即,咸宁市政府组织环保局等16家单位召开联席会,打响蓝天保卫战,旨在保卫“咸宁蓝”的“三禁三治”行动也因此在咸宁市范围内开展。
前年2月,有网民在咸宁新闻网发帖称,在咸宁温泉中百超市,买了标价为1.5元的橡皮擦和小熊卷笔刀,到收银台付款时,打出的价钱却是3.5元。《咸宁日报》立即刊发时评《中百仓储请不要堕入失信的“黑名单”》,提醒中百超市不要像沃尔玛、家乐福那样“自甘堕落地闯入超市集体失信的‘黑名单’。”中百公司当即通过媒体澄清事实,赔偿顾客损失。
而赤壁市在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后,对用户设置每月5吨的保底用水量,用水不足5吨的按5吨收费。赤壁市供水总公司办公室人员称,目前水价太低,企业亏损严重,不得已才出此决定。《咸宁日报》次日在头版显要位置推出组合时评《用水最低消费是一种绑架》,并配发了漫画。时评发表后,赤壁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处置措施,及时纠正了企业的错误,并出台紧急文件,对所有“霸王条款”说不。
栏目互动做大做深热点新闻
在新闻策划过程中,有时需要通过报报互动、报网互动和栏目互动获得传播优势。《香城时评》通过与其他栏目互动,形成新闻合力,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去年夏天,《咸宁日报》在二版刊登了《翰林名都物业公司乱收停车费》《金叶小区水龙头流黑水》两则新闻,但稿件见报后一个星期,没有产生“波浪”,问题依然如故。热线记者前去采访,小区往社区推,社区往街道推,街道往部门推,问题就是解决不了。《香城时评》充分发挥时评的威力,刊发两篇评论《对物业公司乱收费的三重追问》《居民喝上干净水到底有多难》,把部门不作为、社区懒作为、企业乱作为的现象、原因一一指出,观点鲜明、言语尖锐,把一批“头头脑脑”都“惊醒”了。物业公司先停止收费,再召开居民听证会确定收费标准;金叶小区的供水管网也迅速开始改造。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还找到报社,想见一见写评论的作者。他们说时评太“尖刻”了,简直让人“无地自容”。
还有一次,《咸宁日报》的《网情聚焦》栏目从咸宁新闻网上选发了《夹皮沟盗抢频发亟待解决》一文。文中称,一位女性市民下班途经夹皮沟巷时,被两名手持水果刀的歹徒围住,手机、现金等都被抢了。其他网友则跟帖称,那个地方经常发生盗抢案,希望职能部门尽快解决夹皮沟巷治安问题。然而,新闻稿刊发后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有力回应。于是,《香城时评》栏目迅速跟进,发表了《从夹皮沟居民的安全感说开去》一文,不但指出“小案子没人管可能引发大案”的危险性,还指出了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市公安局领导见到该报道后,迅速做出反应,要求辖区派出所高度重视夹皮沟巷安全问题,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随后公安、规划等部门组织居民代表开座谈会,共商夹皮沟治安问题。一周后,夹皮沟巷安装了红外线摄像头。
创新编排增加稿件可读性
相较于时评专版,时评专栏无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发稿的灵活性上,都处于劣势。为做活做强时评,《香城时评》栏目除了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外,还努力通过创新编排形式,提高发稿灵活性,增加稿件信息量和可读性。
《香城时评》通过发组合时评,将时评专版的编排形式浓缩到一个专栏里,提高了稿件的刊发量。据邓昌炉介绍,《香城时评》栏目设在头版,由于版面有限,不能保证每天刊发。以2015年为例,该栏目共发稿150期,其中就重要话题组织刊发组合时评15个,每个组合平均由5条200字左右的短评组成。此外,该栏目还尝试在刊发文字评论的同时,配发图画,不仅增加了栏目分量,也增加了可读性。
“栏目的灵活性还体现在组稿的灵活性上,也就是说,要建立一支稳定且写作能力较强的作者队伍。”邓昌炉说,《咸宁日报》首先将一版新闻编辑与评论员职责合二为一,要求每位一版编辑每月至少写一篇时评。其次,召开本地时评作者座谈会,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时评作者队伍,他们在保证所有时评投一份给《咸宁日报》的同时,每月专门为该报写一篇时评。再次,在“民坊社区”、“红辣椒评论”等时评人集中的平台发布征稿启事,广泛征集外地作者来稿。同时,建立时评作者QQ群,作为向重点作者约稿和交流的便捷平台,并通过提高稿酬,每季度对栏目稿件进行评奖等方式,保持作者投稿的积极性。
原文来自:http://www.chinaxwcb.com/2016-07/05/content_341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