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气糕办 缙云烧饼办 三门青蟹办 这些被政府收编的美食

今年4月5日,浙江省开化县委县政府正式下达一份文件,要组建一个全新部门--开化县气糕品牌建设办公室。“气糕办”隶属于开化县农办,是一个副科级单位,包括衢州开化县气糕办主任柴相明在内,共2名工作人员。它可是正宗政府机构呢!成立至今,气糕办已完成确定气糕形象标识征集、组织第一次“气糕创业班”免费培训、发布文件将统一“气糕”名称等工作。
被誉为“东方比萨”的气糕
这不是浙江省内第一家“萌萌哒”小吃办公室,分别成立于2014年和2003年的缙云烧饼品牌建设办公室(简称“烧饼办”),三门县青蟹管理办公室(简称“青蟹办”),可以说是气糕办的“老大哥”。一个将缙云烧饼品牌化运作,推向全国乃至国外,把缙云烧饼的年营收做到了7亿元;一个制定了三门青蟹养殖和销售的行业规则,并着力维护三门青蟹品牌形象。
到2020年,烧饼示范店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从业者达3.5万人,营收超20亿元。
“青蟹办”身价30亿
对于地方政府设立此类办公室的做法,有的观点认为政府官员可以不再居庙堂之高,而是能够俯下身子在市民中间推广特产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网友@hhhw:“浙江政府不错,是精细服务而不是雁过拔毛,应该赞一个。”也有人质疑推广特产是一种作秀行为。网友@和风细雨:“与市场化背道而驰!纯粹是作秀。”在笔者看来,政府帮助推广本地优质特产,特产走出去最终受惠者还是当地的人民群众,特产推广的背后其实是民生期待。当特产的品牌和影响力走出去后,当地人民群众能够从其中真正得到惠利,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在特产为争得一席之地而争相逐鹿的今天,当地政府有意识地成立专门机构是一个推广特产和打造城市品牌、扩大城市影响力的新思路,在这种示范效应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为特产推广“撑腰”。
近年来,各地官员为推广、宣传当地旅游、特产等,上演了一场场“花式代言”,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旅游宣传热潮,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
国内官员蛮拼的 主动为旅游代言
官员走出办公桌,以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闯进公众视野,为当地旅游宣传发声。甚至于为了发展当地旅游项目,官员亲自宣传代言变“网红”的事例并不少见。网友纷纷表示,“为了营销城市,地方官也是蛮拼的。”相比明星代言旅游,官员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更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官员代言”不失为推介旅游的新招术。
1、2011年,时任河南信阳市长的郭瑞民在新浪开通微博,借助新渠道推广特产“信阳红”。
2、2012年11月初,时任张家界市旅游局调研员郑亚平为了宣传家乡,自发穿起了草裙,跳起了当年十分热门的骑马舞。他也因此被网友冠上了“稻草鸟叔”的称号。据媒体报道,因为有了“稻草鸟叔”郑亚平的卖萌演绎,使MV在网络上的点击量迅速攀升,总播放量超过1亿人次。
3、2013年,时任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县委书记的李祥,在微博里叫卖家乡的鲜核桃,因而被大家称为“核桃书记”。第二年,出现了更多的地方官员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当地的土特产、旅游资源。其中,时任福建南平光泽县县长赵明正天天在微博上刷屏卖年货,并且还为家乡特产办了“县长年货节”。与此同时,时任山西右玉县县长苏斌如则在微博“吆喝”起当地特产右玉羊肉。
4、2015年4月,中山副市长吴月霞和市旅游局局长吴嘉敏担任网络视频主角的“形象大使”、为地方旅游业代言,这一现象在网络上好评如潮,两天点击率已经超过1万人次。
5、2015年10月9日,广西柳州市副市长进京卖螺蛳粉一事,引起广大网友强烈关注。随后防城港副市长又再次带队进京推销特产。
6、浙江绍兴27岁镇团委书记为了当地旅游特意自费拍摄的写真照在网上热传后,一时惊艳了众网友。有人感慨,“简直是小龙女啊。”与此同时,更多人知道了“十里梅廊”这个地方。
7、山西一家电视台策划了一台《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竞演节目,11个地市书记、市长在镜头前推介自己辖区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进行PK。
8、湖北恩施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通过高空跳伞的方式“秀”了一把当地风光。此前,他曾多次出镜演唱歌曲推介当地旅游,频频引发舆论关注。
国外推广旅游招数多 值得借鉴
事实上,地方主政者为当地公开摇旗呐喊的做法在国外一些地方早已轻车熟路,屡见不鲜。
瑞典:国家首相亲自上阵
今年4月6日,瑞典旅游协会发起了一次名为“瑞典号码”的宣传。世界各地的任何人只要拨打+46 771 793 336这一“国家热线”,就能与瑞典人通话,聊人生,谈理想,了解瑞典的风土人情……相应的,每个瑞典居民都可以通过一款手机应用注册成为志愿接线员,为瑞典“代言”。仅仅一个月,就有13多万来自179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拨打了瑞典号码,平均每个电话通话时长达到2分50秒。在这其中,接听电话的不仅有普通瑞典居民,甚至还有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而他遭遇的最大尴尬就是如何让对方相信自己就是首相……
瑞士:166个村民当了6天话务员
瑞士的格劳宾登州旅游局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小山村Tschlin,开展了一次宣传活动:Tschlin公布了村里一个公共电话亭的电话号码,并欢迎全球游客拨打,他们保证全村166 个居民都会第一时间接听它。“如果你打了电话,但是无人接听,我们会奖励给你一次来格劳宾登的免费旅行,或者给你其他奖也可以。”整个活动为期6天。在这6天的时间里,快速响起的铃声以及撂下手头工作奔跑着去接电话的村民,成为这个小村庄的日常状态。根据统计,总共有超过3万人拨打了号码,最后进行了4000次成功通话。另外还有2300万人通过媒体报道,第一次听说了这个小村庄。最终,有 68 位游客获得了免费旅行的机会。活动结束后,格劳宾登州还将整个活动的进程拍摄成宣传视频,发布在其YouTube官方主页上,一下子便收获了超过21万的点击量。
小结
公共形象刻板化渐趋改变
过去,社会舆论习惯于官员“正襟危坐”的形象,传统媒体报道中大部分官员总以一脸严肃、一本正经示人,这不仅造成了官员公共形象的刻板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官员多元化角色的实现。如今很多70后、80后干部都担当重任,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富有想象力,希望能够展现自己个性化的一面。一些官员为旅游进行形象营销,也改变了公众对干部的刻板印象。
当然,肯定官员为地方利益“花式代言”的创造性,并不是呼吁官员都进行跟风式模仿,官员在做“代言”时也得把握一个度。同时还要警惕,勿让这种模式变成官员刷个人形象和权力欲施展的工具。
不看广告看疗效
凡事不看广告看疗效,只要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只要合理合法,只要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效益,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有利于塑造当地政府良好的地方形象,那就是利民举措。
原文来自: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0804/c209043-2861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