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急救事件舆情分析 ——网民认为公众参与式治理才是未来出路
□事件回放
2015年11月22日11时24分,南航乘客张先生(@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发布文章《南航CZ6101——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文章称,其9日在乘坐南航CZ6101航班时突发不适,然而“飞机降落后接近50分钟,舱门才打开!”然后,“急救车医生和空姐以及机长吵成一团,互相埋怨着谁该把我送下飞机,谁该负责”。该文章引发极大关注,到24日上午11时许,原帖浏览量超过800万。
11月23日,南航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飞机落地后迟迟未打开舱门是因为飞机刹车系统故障。而对于乘客指出的机组人员推诿责任等情况,南航表示已经启动了内部调查程序。
23日晚,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急救中心通过@中国民用航空网回应称,针对旅客张先生突发急症寻求急救服务的痛苦遭遇,“深表歉意。我们已致电慰问张先生,并将登门看望”。对于地面医疗急救服务中的问题,“正认真调查”。
24日上午,张先生(微博@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又在微博上发布《是非间——一个记者想再对南航说的话》回应该事,称“理解南航”。同时,他也表示,“病榻中的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一些文字,若真推动了体系的改良,我想也算一件功德吧”。
□网民观点倾向
网民对此感到震惊、遗憾和不安,有网民历数南航既往多种劣迹,呼吁对有关责任人严厉问责。
网民“在路上鲭1994Fonw”说,可悲、可叹、可恨。看了都让人心寒,国人的败类,国人的耻辱。网民“孙志民”表示,何止冷血,简直是非人性。
网民“00gugj”说,南航的下作事件不止这一次,以往也发生过多次,且看不出有何改进,这样的航空公司的飞机你还敢座吗?网民“注册微博侵犯隐私”说,南航冷血到令人发指,南航领导要辞职,南航机组人员及相关地勤人员必须受到追责和谴责!
网民认为,当下中国服务行业漠视生命、缺乏专业精神的现状亟待改善,该事件再次敲响警钟。
网民“夜风微凉66”说,在所有的权利和利益架构中,生命的重要性是放在最后一位的。起码的对生命的敬重在我们神奇的土地上是被忽视的。这种不尊重、珍惜生命的举动不是缺乏人性而是毫无人性!
网民“木易之”说,一个航空公司,一个医疗急救,两个最应该有服务意识和担当责任的行业也变得冷漠和麻木不仁,其它的行业和部门就不要提了。网民“白云峰”认为,这就是中国目前各行业服务意识和对生命重视程度的现状。但愿这件事对南航,对中国航空业,对医疗急救方面,对社会各行各业都是个警醒。
有网民以扶不扶摔倒老人来类比该事件,认为该事件不过是当下社会生病的一个缩影。
网民“戴草帽的狸猫”说,该事件恰如在没监控的地段遇到老人跌倒,你扶还是不扶?网民“常宁荣光”说,做了好事却惹了大麻烦的前车之鉴比比皆是,谁还敢多做事,做好事?不要一味指责南航和医生。
网民“悠悠1203”说,在这个动不动就赖人的社会,还是少作为一些好!——这是一些人或部门不敢作为的根源,不要去责骂人家,想想自己,你敢吗?法律已经把人们的道德拉到最底点了,我们还能怎么样呢?
网民认为,该事件的症结在于社会缺乏互信,但对于如何改善这种境况,网民看法不一。
网民“永嘉之治”说,关键是社会缺乏信任,航空公司和机场互相不信任,航空公司和机场更加不信任生病的乘客,怕出人命了家属会闹事,于是航空公司和机场都要把每一步的责任分得清清楚楚,巴不得每一步动作都签字画押一张责任协议,才敢做出下一步行动。
至于如何改善这种处境,网民“Hfddthjnklkgxzsfjjnb”认为,这是法制环境的建设问题,哪个人会在目前这种环境中不保护自己呢?因此,应该在制度、环境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流程建设”,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的默契度。而网民“999hgs”则认为,制度不是挡箭牌,“别赖在制度上,根子还是人的问题”。如果是老外,或者领导,你再看他们服务的贴心和热情。
还有网民借此反思国企垄断问题,呼吁央企等在改善民生、提高民众幸福感方面更有作为。
网民“我是看海者”说,国企应该都这样吧,高高在上!经济挂帅,怎么可能设身处地的为人民服务?做点应该做的事情,就歌功颂德。
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王文志则从国企的角度反思此次南航急救事件。他认为,行政性垄断已成了民生改善的最大障碍之一。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我们的幸福感和尊严。如果不否认但凡垄断国企独占的领域,其消费品必然质次价高,消费者必然最弱势,最没有尊严,就必须承认:几乎囊括了基本民生的央企及其衍生的种种让人“躲不开”,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我们对于幸福和尊严的感知。
网民建议,通过法治、道德、教育、参与式程序设计以及借鉴先进经验等,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网民“东东哭了”说,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和道德就能搞定的问题。道德尤其限度,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解决该问题需要发挥道德、法律等合力作用。
网民“海蓝蓝快乐王子”认为,教育是根本。现在中国教育只追求学生高分,忽视了对任责任感的培养,孩子长大工作后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努力,而缺乏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就造成当今社会单位与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推诿,不想担当的现象。
网民“林枫”表示,这是中国的通病,问题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管理缺少公众的参与,社会公众无法参与到监管规则的制定和监督执行中来。公众参与式治理才是未来出路。
此外,涉事者的记者身份引发了网民聚焦。网民认为,该记者理智有担当,为国人树立了榜样。
网民“vera小姐”说,作为同行为你的理智点赞!网民“Osang2011”说,痛苦发生在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身上。
网民“易水边人”认为,这一事件有两个想法:一是服务质量普遍迟后;二是国民素质正在提高,个别人已经具备国际先进水平。这个乘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关单位应该有羞愧感才对。
□媒体评论摘要
新闻极客:七问生死航程
为什么飞机落地50分钟后,舱门才打开?刹车出现故障被的情况常见吗?为什么病人要自己爬下舷梯?救护车进不了市区?为什么去首都机场医院?为什么没到大医院,而是到999急救中心?为什么转诊北大人民医院?
检察日报:南航与急救人员相互推诿,这冷漠让人寒心
面对突发疾病,面对生命垂危的乘客,南航空乘和医疗急救人员竟然互相推诿,令人不可思议。虽然双方表示歉意,但对推诿行为依法依规追责不可缺少。
新京报:南航急救风波,拷问个体生命尊严
我们希望所有涉事的有关方面,有必要的追责,有真正的反思,有有效的应对。或许当包括航空公司在内的市场服务主体及公共机构,现有应急保障资源都能为一个普通公民的生命而动用,个体生命尊严才不会在濒危时刻倒地不起。
华商报:生死瞬间推诿,南航道歉就完了?
在这种多头管理相互对接的端口位置,涉事的管理主体只想着截取有利于自己的部分。服务对象不过是他们的获利渠道,除此之外便只剩下潜在麻烦制造者这一身份,尤其是当这个他们眼中麻烦制造者的潜在麻烦有可能发生时,曾经宣之于口的高效应对系统便发生了紊乱。
光明日报:别拿生命去查补规则的漏洞
除了专业化分工的经验不足、程序不先进以外,规则主体自扫门前雪、规则系统之间难以兼容的原因,恐怕还在于缺乏一个“上位法”的整体约束。如果规则主体只对自己的系统负责,那么规则与规则之间的漏洞就不可能得到主动弥补。
钱江晚报:为什么都“不肯多做一点”
要减少南航事件一类的负面事件,除了完善各种具体规则,根本性的解决,还要改造文化和改造社会结构并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这样的耐心: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前,南航事件之类的事还会不断发生。
□新华网“舆情在线”点评
南航急救事件的走热,除了记者“曝光”外,类似于扶不扶摔倒老人的纠结、医患关系的复杂及南航乃至航空公司既往的积恶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助推因素。而网民的反思,也遍及尊重生命、服务意识、社会互信、社会治理、国企改革等多个方面。
从网民的反应看,至少在短期内,南航急救事件对南航的品牌造成了伤害。针对该事件,新浪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近2/3的调查者明确表示,今后不会继续选择南航;只有8.9%表示会继续选择南航。而且,基于舆论场的“恨屋及乌”效应,整个民航业的服务也遭到舆论质疑,各大航空公司、空乘服务员等也成为一些网民的吐槽对象,被笼统地整体否定。
对于该事件来说,各环节的配合默契程度直接决定了处置的效果。尽管事件来龙去脉仍在调查中,但从各方对该事件的解读来看,各环节的“衔接”可能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对患者病情的估计、机场地面服务与机组的配合。并且,涉事方对很多问题仍然缺乏既定的办法,仍需要“研究”或“详细探讨”。有网民拿中外航空服务比较并调侃国内的航空公司“不学习、不开放”,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技术上、程序上的瑕疵外,该事件折射的社会互信缺失话题,更具公共性,也更刺激公众神经,更引人深思。就像扶不扶摔倒老人一样,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现实生态的改良,有赖于国家、法律层面的作为,也有赖于每一个公民的自觉。可以说,南航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急救中心的表态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有航空从业人员(含南航)也表现出了对该问题的认知与自省,表征着时代的进步。同时,有关部门也应从该事件的各个疑点中汲取教训,为改善社会治理、提高社会配合默契度、实现社会和谐创造基础性条件。
原文来自: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6-01/12/c_128619190.htm